优化审批流程:效仿青海省的做法,多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,通过政务数据共享,将地热项目的矿业权审批、取水许可、项目立项备案等流程集中整合,协同办理,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成本,推动地热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。
加强资源勘察: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联合专业地质勘查队伍,采用先进地质勘探技术,像大地电磁测深、卫星遥感等,系统开展青藏高原地热资源分布、储量、温度梯度等数据的精准普查,构建地热资源数据库与动态监测平台,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。
给予资金扶持:中央与地方财政每年设置地热专项补贴资金,对地热发电、大规模供暖项目给予投资补贴。同时,引导政策性银行,如国家开发银行等,为地热重点工程提供长期低息贷款,鼓励商业银行开发地热项目专属的绿色金融信贷产品 。
推动科技攻关: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与企业,设立地热开发技术研究基金,集中力量突破干热岩人工储层构建、超高温地热流体防腐防垢、地热与其他能源多能互补集成等技术瓶颈,同时建立地热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,加速科研成果实地应用 。
实行税收优惠:对从事青藏高原地热资源开发的企业,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,按一定比例降低税率征收。在项目建设阶段,对进口必要的地热勘查开采专业设备,免征关税与进口环节增值税,以降低企业的设备采购成本。
开展示范工程建设:选择共和盆地、藏北高原等地热条件优越的区域,打造地热发电示范电站、地热综合供暖示范小区、地热农业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等标杆项目,以直观的效果为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可复制借鉴的模式。
完善输送消纳网络:能源管理部门牵头,统筹规划地热蒸汽、热水输送管网建设,使地热资源能高效输送至用户端。推动电网企业完善配套,建立地热电力优先并网保障机制,通过电网改造和智能调控,提升地热电力消纳能力,避免地热电力弃电现象 。
强化生态保护监管:制定严格的地热开发环境准入清单,对回灌水质标准、废热排放温度阈值、生态扰动控制范围等指标做出细致规定。环保执法部门定期对地热项目开展环境监察,督促企业安装水质在线监测、生态影响感知等设备,确保生态保护举措落实到位 。